庫板在現代建築中以其輕量、高強度與節能特性廣受採用,但若防水設計與施工不當,容易出現滲漏、結露與腐蝕問題,影響結構安全與使用壽命。防水工程不僅關乎接縫密封,更涉及整體排水設計、材料選擇與施工工法整合。本文將深入解析庫板防水的關鍵技術與實務方法,協助建築工程人員打造長效、穩定且防滲性能卓越的外牆與屋頂系統。
庫板外牆與屋頂長期暴露於風雨與日曬下,若防水不完善,雨水將沿著接縫或螺絲孔滲入,造成以下問題:
• 板體內層吸濕膨脹,導致結構變形或鼓起。
• PU、PIR泡體受潮導致隔熱效能下降。
• 內牆結露或滴水,影響冷藏與恆溫空間穩定。
• 金屬表層鏽蝕、漆面剝落,縮短使用壽命。
因此,防水工程在庫板施工中是確保性能穩定的關鍵一環。
完整的庫板防水系統必須同時滿足「密封、防滲、導流」三大功能:
1. 密封:封閉板與板之間的接縫縫隙,避免雨水滲入。
2. 防滲:防止外部濕氣滲透進隔熱層或牆體內部。
3. 導流:設計合理的排水坡度與滴水邊,引導雨水自然排出。
這三項設計需同時兼顧氣密性與防水性能,才能達到長效穩定。
防水材料是影響防護效果的基礎。常見用材如下:
• 矽膠(Silicone Sealant):彈性佳、耐UV,適用於外牆接縫。
• PU發泡膠:具黏著性與填縫能力,適合屋頂與隱藏縫。
• EPDM防水膠條:高抗老化與耐溫性能,常用於卡榫結構內。
• 防水墊圈:用於螺絲與固定點,防止滲水與鏽蝕。
• 防水塗膜:用於屋頂轉角與排水槽加強層。
正確選材能顯著提升防水效果並延長系統壽命。
接縫是防水的第一道防線。建議採用「雙層密封」或「卡榫防水設計」:
• 內層採矽膠密封,外層再嵌入EPDM膠條。
• 卡榫型板接合時應確保榫槽方向朝下,以防倒灌。
• 填膠前清潔縫槽油污與灰塵,確保黏著力。
• 施工時溫度需維持在10°C~35°C之間,避免膠材硬化不良。
• 每段密封完畢後需以刮刀整平,避免氣泡與裂縫。
此設計能同時達到氣密、防水與防結露的三重功效。
屋頂防水設計的重點在於「不積水」。理想坡度應為3%~5%,確保雨水順流至排水槽。施工時應注意:
• 屋面板重疊方向須依風向安裝,防止逆風倒灌。
• 排水槽採用不鏽鋼或鍍鋅鋼材,防鏽耐久。
• 滴水邊條設於板末端,避免雨水回滲牆體。
• 轉角與接縫處須以防水塗膜補強。
• 屋頂螺絲加裝防水帽與墊圈。
這些細節設計能確保降雨後無積水與滲漏現象。
外牆的防水主要集中在收邊、開口與轉角區域。施工建議如下:
• 門窗邊緣以鋁合金框架收邊,內部填充矽膠密封。
• 水平接縫應向外傾斜1°以上,以利排水。
• 外牆下緣設滴水線,防止水珠回流。
• 若需開孔(如通風口),應加裝防水護圈。
• 鋁收邊與板面交界處再覆一層防水膠條。
這些細部處理可徹底避免雨水滲入建築內部。
為確保防水品質,施工完成後應進行以下檢測:
• 灑水測試:模擬降雨情況,檢查是否有滲漏。
• 加壓水密試驗:確認接縫密封氣密與防滲效果。
• 熱像儀檢測:偵測水氣滲入位置。
• 外觀檢查:確認塗層與膠材平整無氣泡。
通過檢測後,方能確保整體防水系統達到預期效能。
• 每年檢查密封膠條與矽膠是否老化或脫落。
• 定期清潔排水槽與屋頂,防止堵塞。
• 若發現滲水,應立即重新補膠或塗膜修補。
• 檢查金屬塗層是否受損,必要時補漆防鏽。
• 避免重物壓迫接縫區或破壞防水層。
正確維護可使防水系統壽命延長至25年以上。
庫板防水工程不僅是施工細節,更是整體建築品質的核心。從接縫密封到排水導流,每一個環節都影響建築壽命與使用安全。透過精確設計、優質材料與嚴謹施工,可有效防止滲水與結露問題,確保庫板長期保持氣密、隔熱與美觀,實現建築的穩定與永續價值。